让出来的新风尚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在安顺市紫云自治县猫营镇黄鹤营村,短短4年时间,却有367户村民让出126亩土地,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咋回事?

11月初,记者刚到黄鹤营村,就碰上了正准备到地里干活的村民刘云河,这位60岁的老人前两年让了近一亩土地用于修建产业路。

“村里做什么事情都是为了发展,为了群众好,让点地出来是应该的。”谈及让地的初衷,刘云河表示自己和其他村民的想法一样。

这几年,黄鹤营村的村民们积极支持发展,只要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自家土地的,没有一个人说“不”。

“以心换心、方得人心。”黄鹤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恒礼告诉记者,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大家才会信任和支持你。

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倒退几年,这样的场景可不常见。

黄鹤营村到邻近的狗场村有4公里毛路,2015年、2016年、2017年,上级部门连续三年都准备拨款修路,但每次都因为协调不了土地而作罢。

2020年,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黄恒礼从作风开始改起:每天早上8点,带领村干部们“巡村”,察看环境卫生、产业发展等情况,并面对面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8点半准时“开早会”,商量接下来一天的具体工作。

简单的“巡村”,看在村民眼里,记在村民心中,大家第一次感觉到了不一样。

“村民推选我们当村干部,就是希望我们能多为村里做点事。”黄恒礼告诉记者,通过“巡村”梳理出的63件“村组民生事项清单”直接在民生榜公示。

同时,旁边还设立了公议榜、红黑榜和积分榜,“四张榜单”从凝聚党心民心,激发干事热情,催生内生动力,到倡导文明新风,每一步都踩到乡村善治的“点”上,让每一位村民都感受到新风扑面而来。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黄鹤营村的“善治”还有一个秘密武器——数字乡村APP。

通过搭建数字乡村平台,黄鹤营村不但能迅速让干部清楚群众在哪里、在干什么、在想什么、有何困难诉求;也能让群众第一时间知道村委在做什么、有什么政策,并参与事项的讨论、投票。

“看到老家每个人都在为家乡积极工作,我很感动,经过做我妈的工作,同意拆除我家门口的瓦房,让路更通畅一些,麻烦乡亲们了。”

“我家已经从沟的位置缩了60公分进去,为了家乡发展,为了邻居出行方便,我家的花台可以再缩一点。”

“为了以后美丽的家乡,哪个都有责任和义务。我可以让,把路拉直。”

…………

乡村善治,聚了民意、暖了民心。

4年来,黄鹤营村陆续修建了12条产业路、2条通组路、3条排洪沟、4条排水沟、7个文化体育广场,重建了3座危桥,10个村民组实现污水处理;

4年来,黄鹤营村举办“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五好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奖励优秀学子、慰问老人,乡风文明持续向好;

4年来,黄鹤营村种植蓝莓、油茶等5000多亩,开办农家乐8家、民宿客栈5家,引进9家企业,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引导村民346人就近就业,持续盘活出租资产、投资建厂、承办培训,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乡村治,百姓安。”黄恒礼告诉记者,一幅党员踏实干事、群众积极参与的美丽画卷正在黄鹤营村徐徐铺展。

   
编辑:樊华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