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平安健康2023年报:“有惊喜,但不多”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平安好医生$

3月19日盘后,平安健康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业绩报告。

报告显示,2023年平安好医生实现营收46.7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62亿元下降了24.7%。也就是说,其从2022年开始的营收下滑趋势不仅没有扭转过来,甚至现在还进一步拉大了。

再来看净利润方面,还是一如既往地亏损,为-3.3亿元。不过好一点的是,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了47.6%……

老实讲,在看到这组数据后,相信不少投资者们的心情是复杂无语的。

毕竟,以前互联网医疗火的时候,大家盼望的都是上市企业能够早日盈利。虽然在这方面,相比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们,平安健康的盈利脚步慢是慢了点,但前路终归有成功的案例,所以投资者们也多少有个盼头。

结果现在,盈利还没实现,利润亏损也才刚刚开始收窄,但是其营收成长性却又丢失了……

股价方面,从2021年底开始,平安好医生的股价便从每股30元左右的价格,一路阴跌至了现在的13.14元,整体跌幅近60%。

这也不少被套牢的投资者深感纳闷:背靠平安集团这棵大树,平安健康怎么就支棱不起来呢?

利润亏损收窄,从降本增效开始?

对上市企业来说,业绩或许只是一面镜子,映衬出的是过往公司所有战略布局的结果。

但放到投资领域里,财报数据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却刚好为投资者在逻辑分析之外,提供了直观、量化的补充参考信息,所以吃透财报业绩,也更有助于对未来提前做出投资决策。

就比如此次平安健康的财报,乍一看利润亏损收窄似乎还不错,但实际上,却是降本增效省出来。

2023年,平安健康的营收同比下滑24.7%,营业成本却同比下滑了30.2%,降幅大于营收表现,所以毛利率有所上涨。

紧接着在费用端,同期,平安健康的销售及营销费用为8.36亿元,较2022年减少了2.85亿元;管理费用为14.81亿,也较上年减少了2.68亿元。

其中,从2021年到2022年,平安健康的员工人数从3425人下降至2556人,与停止了C端高获客成本的拉新战略形成呼应。而到了2023年末,集团员工又进一步下降至1753名。

在这种全线降本“节流”情况下,其利润亏损收窄就成了必然。

虽然对企业财务来说,这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是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种靠财技换来的利润改善,更多算是消息面的一时利好,既不能充分证明其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也很难撼动资本市场对其估值的长远看法。

事实上,对于平安健康的这份财报,互联网江湖认为,真正值得投资者们关注的其实是毛利率的增长。

抛开数据回到业务层面,财报中提到,此次平安健康毛利率的改善,主要是公司低战略协同性业务基本调整完成及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的结果。

而与此同时,对于营收的下滑,平安健康也将其归因于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完成,低战略协同性业务收入下降。

并且同样是受低战略协同业务调整完成影响,截止到报告期末,平安健康在过去12月内服务的付费用户数约4000万人,相较于2022年服务的付费用户数下降了7.3%。

由此观之,过去的平安健康主要是由高战略协同性、高毛利业务支撑盈利表现,低战略协同性、低毛利业务支撑营收规模,但现在其主动放弃了一部分低线业务营收,从而换来了整体毛利的结构性拉高,这是属于基本面业务的改善。

那么这个低战略协同性业务到底是什么呢?

虽然此次财报里没说,但参考过往业绩表现却不难猜出一二。2020年,平安健康的业务划分尚且为在线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等几大板块。其中,健康管理和互动的毛利率最高,健康商城的毛利率最低,在线医疗和消费型医疗毛利率居中。

所以在彼时,随着平安健康在线医疗等业务快速增长,电商类业务占比持续走低,其整体毛利率表现反而获得了一定的增长推动。天眼查APP显示,从2021年到2022年,平安健康的毛利率从23.27%上升至27.35%。

但在随后,从2021年年报开始,平安健康调整了业务统计口径,集团业务被划分为了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两大板块,电商业务也被拆分到两大板块之中不再单列。所以那个低毛利率、低战略协同性业务到底是不是平安健康过去瞄准的医药电商,可能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不过即使如此,对于基本面毛利率的改善,投资者们也先别激动。

因为随着低战略协同性业务结构基本调整完成,平安健康的毛利率结构性增长可能就快要到头了,未来能否继续提升,则还要看营收表现了。

毕竟,瘦身容易增肌难。

虽然在线医疗的整体市场在扩大,但竞争却也足够的激烈,所以资本市场下一阶段需要看到平安健康们的营收成长性潜力,也需要看到持续的利润亏损收窄,甚至是盈利的决心。

至于降本增效、提高效率虽然对企业也很重要,但终究不是万能的“解药”,也不符合投资价值判断标准……

居家养老:平安健康的新资本故事与“领先陷阱”?

对于资本市场上的颓势,3月20日,平安健康在业绩会上表示,目前公司市值正处于历史最低位,股价被严重低估。资深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臧珞琦表示,目前市场估值并不能够真正反映企业长期价值,也不能够反映公司商业前景,公司有非常充足的现金流来支持未来业务投入和行业资源整合。

但事实上,如果从投资的视角来看现在平安健康的估值表现,你会发现“存在即合理”的意义。

比如对于平安健康提到的“有钱”,截至2023年末,其账上现金总计就已经超过了60亿元,但是其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在内的总负债也才32.53亿元,现金流确实充足。

可问题在于,“有钱”是平安健康的优势,但如何把钱花的有价值,花的能够看到长期成长性价值,才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很明显,过去的平安健康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而且话又说回来,平安健康连续8年为负数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再加上现在省出来的利润亏损收窄,也都让资本市场很难能找到一个给出更高估值的市场支撑点。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此次平安健康的财报,又首次披露了居家养老服务情况,并用了大篇笔墨宣传。比如截至到2023年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 54 个城市,累计近 10 万人获得平安管家服务资格等等。

虽然最关键的居家养老服务营收表现没有公布,但此概念一出,还是激起了不少投资者们的期盼。

毕竟,顺着政策和市场方向来看,居家养老的资本想象力肯定是有的。

人口老龄化,再加上我国传统的子女送父母去养老院,会被认为是“不孝顺”等社会养老观念,无不都在开拓着居家养老市场的无限潜力。

而且在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支持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此外,国家医保局也曾明确表示,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毫无疑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为平安健康押注的居家养老营造出了有利的市场环境。

但既然如此,为什么会平安健康的股价却迟迟支棱不起来呢?

原因很简单,从概念落地到市场广泛接受,居家养老模式中间要经历的不确定性考验还有很多,现阶段的居家养老服务对平安健康来说,更像是一个讲故事、要估值的资本噱头。

就比如前期的市场教育问题。从目前来看,平安健康的居家养老方案就是将在线诊疗与智能生活管家结合在了一起。而参考过去在线诊疗的发展经验,在不得已的口罩期间,其确实发展火热,但是当大众生活恢复常态后,在线诊疗的市场便迅速陷入“有用,但没人用”的尴尬困境中。

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但绕不开的一点是,彼时在线诊疗的市场教育不行,用户习惯没有培养到位,以至于错过了红利窗口期,便重新泯然众人矣了。这实际上也是平安健康后来转型发力F端和B端医健养服务的关键转折点。

另外从市场端来看,即便抛开老年人们的智能软件操作门槛不谈,居家养老服务还可能会面临着“有钱人看不上,没钱人用不起”的尴尬。

比如前者可以入住条件更好的私人养老院、请月嫂等;而后者往往更考虑养老效果的性价比,但偏偏居家养老的一大尴尬点就在于,在线诊疗也只是表层服务,老人有不舒服的地方还是需要去医院,而在线提供的管家服务却又存在滞后性,所以互联网式的居家养老服务或许能占领尝鲜市场,但却很难占领养老的长久市场。

其实从客观来讲,平安健康开辟出居家养老的方向是很有市场想象力的,但尴尬的是,过于超前的平安健康似乎也陷入了“领先一步叫先烈,领先半步叫先进”的价值陷阱中。

就像那个于1995年诞生的,中国第一家提供中文信息的互联网公司瀛海威那样,虽然它的创始人张树新极有远见地创办了“新闻夜总汇”的项目,并且还希望瀛海威发展电子购物,甚至还尝试发行了用作网上交易的中国最早的虚拟货币“信用点”。而这些都要远早于张朝阳、丁磊开办的搜狐、网易等新闻门户网站,以及马云的阿里巴巴等等。

但可惜一切都发展的太早了,过于领先时代的产物却没有适合生存的氧气,那么结局就是快速窒息,并成为后来者居上的警示与养料。

这些对于现在的平安健康来说同样如此,老龄化是个长久的趋势,居家养老或许是个不错的市场破局点,但如果平安健康想要靠一人之力提前扭转养老市场格局,恐怕也有点太早了……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编辑:牧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