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赤膊“抬猛将”胥江畔擎起浓浓乡愁

昨天是正月十三,也是一年中胥口人最期盼的日子mdash;mdash;这天,很多人从清晨忙到天黑,就为了亲身参与到抬猛将的活动中来,祈求家人平安、新年丰收。这一富有地域文化和竞技色彩的传统习俗凝聚了人心、营造了乡风,让很多搬离乡村的胥口人依然心有所系。通过抬猛将这一情感纽带,活跃在各地的老老少少都维系着浓浓乡愁。

正月赤膊“抬猛将”胥江畔擎起浓浓乡愁

清晨,胥口各村的猛将会成员起了个大早,穿上统一着装,先燃香叩拜,再鸣锣开道,在热闹的鞭炮声中,抬上各自的猛将到庙头村的诸墅庙汇合。短暂停留后,就是盛大的巡游。大家抬着猛将按序前往村民家和企业、商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入夜,紧临胥江的胥王园广场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各村村民云集于此,大家像吃年夜饭一样,坐在木园堂里,亲朋好友来来往往、举杯同饮、享受美食。这样一餐猛将宴带火了气氛,也为接下来的赤膊抢轿和抛轿攒足了情绪和能量。

雨夜中的太湖之滨,气温将近零摄氏度,冻得让人打哆嗦。一声锣响后,8个酒足饭饱的胥口壮汉首先出场,他们脱去上衣,赤膊上阵,在领头人的带领下,抬起猛将的轿子,口中呼嗬呼嗬喊着号子,在广场上奔跑起来。一连跑三圈约500米后,这些壮汉喘着粗气,卸下轿子,又有8人立刻脱衣顶上,喊着有节奏的号子跑动起来。

最后的抛轿是整场活动的高潮。壮汉们将轿子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紧张刺激的氛围让围观的人们发出阵阵惊呼。掌声、助威加油声夹杂着锣鼓声,整场民俗活动魅力十足、气势如虹。现场,有上千名村民和游客见证了胥口人的年味和乡愁。

又是下雨,又是结冰,还要赤膊,你扛得住吗?记者问刚抬完猛将下来的村民蒋先生。身上冷但是心里热,在我们胥口,只有最强壮的男人才有资格lsquo;抬猛将rsquo;,这是一种荣誉。铿锵有力的回答反映了胥口人淳朴勇敢的精神面貌。

抬猛将是太湖流域重要的民俗活动,胥口猛将会已被确定为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被列入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猛将在胥口一般被认为是刘猛将,是驱蝗神,同时也是太湖流域村民、渔民的守护神。相传,一年蝗虫成灾,被外公外婆收养、住在太湖边的刘猛将脱下衣服,往竹竿上一扎,冲进稻田驱赶蝗虫。他日夜驱赶,将蝗虫全部赶进水中后力竭而亡。为了祭奠英勇无私的刘猛将,村民便建立庙堂祭祀。这些庙堂分布在多个村庄里,刘猛将的事迹也在太湖边流传至今。

猛将文化在太湖边的众多乡村都能寻到踪迹,但赤膊抢抬猛将则来自胥口新峰村的蒋家村。每年的正月十三,在外工作生活的蒋家村人,不论多忙,都会赶回老家,设宴招待亲朋好友。就像中国人除夕夜要回家吃年夜饭一样,这已经成为全村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新峰村村干部殷晓峰说。

   
编辑:如思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相关推荐